中國在石器時代已以石為刃,刳木為舟,開始了木材加工的歷史。青銅時代,出現了鋸條的雛形;春秋時期相傳魯班發明墨汁、角尺等多種木工工具。秦漢之際,木工工具種類益多,錛、鑿相繼發明。北魏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木材的加工和利用均有論述。沿至唐、宋,已采用鋸開、氣干、拼合、包封等較為復雜的技術制造木柱,并有了提高木結構穩定性的蒸煮和干燥處理方法,以及加楔、留縫技術。明代家具以其結構精巧、造型簡樸..中外。
1949年后,中國依靠自己的森林資源,進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綜合利用,木材生產基地與木材加工工業體系逐漸形成,有關的科學研究也得到較大發展。從1949~1986年,木材產量從年產 567萬立方米增加到6502萬立方米;鋸材從1950年產344萬立方米增加到1986 年產1505萬立方米;膠合板從1953年產3.54萬立方米增加到1986年產61.1萬立方米;刨花板1962年產0.54萬立方米,到1986年產21萬立方米;纖維板1959年產1.16萬立方米,到1986年產 102萬立方米。三聚氰胺裝飾板于60年代初開始生產,1986年已發展到年產1000多萬立方米。在研究工作方面,1958年建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并設置木材工業研究所。其后地方性的木材工業研究機構陸續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成立。各省林業科學研究所也大都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門,北京、南京和東北林業大學及其他林學院有木材加工系。1980年中國林學會成立了木材工業學會。在對國產木材性質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出版的《木材學》以及小型纖維板的生產技術和利用國產材料設計、制造的三聚氰胺裝飾板生產線等,都具有中國特色。林業部林產工業設計院擔負木材加工的工藝、設備和建廠的設計任務,現在全國已有7個林業機械廠具備木材加工成套設備的制造能力。
2005年,中國木材幾大主要類別的產品出口幾乎都處于增升態勢。從數量上看,原木、鋸材、膠合板、纖維板、家具五大類產品與2004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16.94%、35.68%、30.45%、355%和18.27%;從價值金額看,則同比分別增加了5.73%、34%、55.32%、393%和29.43%。這組數字充分說明,2005年中國木材制品工業的發展取得了快速進步,即使在原木和鋸材等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的品類上,中國木業界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變進口為出口,以得到其中的價值提升。
2006年以來,中國林業產業總值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突破了9000億元。中國木材工業呈現出投資主體多樣、產業規模擴大、產業聚集度提高的良好趨勢,已初步實現3個戰略性轉變:由利用天然林為主向利用人工林為主的轉變;由擴大生產規模的單一發展模式向擴大規模與節約使用并舉的復合發展模式的轉變;由利用一個市場、一種資源向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轉變。
2008年以來,我國的膠合板、纖維板和刨花板進口較2007年減少。2008年前3季度共進口膠合板234524立方米、纖維板248607噸、刨花板182017噸,分別比2007年同期下降1.75%、26.39%和25.07%。對國外高檔的實木家具需求量增加,2008年前3季度共進口實木家具18389.62萬美元,同比增長66.89%。
2008年前3季度出口到美國的膠合板由2007年同期的1501363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同期的1065772立方米,下降29.01%;在中纖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1542895噸,比2007年同期減少24.63萬噸,下降13.77%;刨花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完成97757噸,比2007年同期增長7.27%;在木家具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50.48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5.7%,其中廣東省增長0.25%。